无私奉献爱学生,热心公益第一人——深入朱林彦老师
观看次数: 来源: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2-01-05 21:26:38

朱林彦,男,1955年出生于山西省夏县,1973年高中毕业后休业四年,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考入太原工学院(太原理工大学前身)理学院第一届物理班,毕业后留校任教。1984-1986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教育部助教进修班)学习结业;199511月任副教授;19882月任物理实验室副主任;19957月任物理实验中心主任;20002月任专业物理教研室主任;20049月任山西省第一届光学学会常务理事,20162月退休。《大学物理实验》、《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编委和审稿人,主编《大学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大学物理实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参编《电工电子技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分册(第二版),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持的省教育厅21世纪教学研究项目《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和《工科物理设计性研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分别于2001年和2005年获得山西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作为在教学一线辛勤耕耘40余年的优秀教师,朱老师传道授业,为同学们耐心解答疑问,深受同学们的喜爱;作为改革物理实验课程教学的一份子,朱老师毫不懈怠,恪尽职守,把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推向了更深的层次。

今天,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朱林彦老师,走近他,深入了解他,感受他对学生们无私的爱。

朱林彦老师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抓住时间,珍惜一切机会,去学习。

而这句话也正是他一生的写照。出生于农村的他,亲眼见证了文革后无一户不困难的光景,于是便更加珍惜学习的时光。中学毕业后,朱林彦当了四年农民,在这四年中,他不断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哲理。终于,他盼到了文革结束,盼来了恢复高考,他用自己的努力一举考取了名校——太原工学院。然而,上学却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家中贫瘠的土地根本不够供养大学生的学习,但朱林彦却丝毫没有退缩。修马路、拉土方、修暖气管、在公交车上卖票……,他用自己的行动来捍卫着自己读书的决心。幸运的是,国家每个月会为他送来19元的补助金,这也更加激励着他努力刻苦,学习强国的理想。

毕业后,在国家的安排下,朱林彦留在了学校,成为了物理学的教师之一。在教学工作中,他深感知识无穷无尽,自己仍有许多不足。于是便积极为去北大进修而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再次如愿上榜,与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教师在北大一同学习。在北大进修的日子里,浓厚的教育氛围和无差别教育理念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每当说起那段时光,朱老师便会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在北大进修期间,教授们治学的严谨让我记忆犹新。记得有一次上“原子分子光谱学”的时候,同学们因各种原因都没有来,只有我一个人进了教室,老师看到这一幕后,只是微微愣了一下,然后便像学生满座一般照常上课,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这也对我之后的教学生涯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不管是二百多人的大课还是只有五六个人的重修班,我都会用最饱满的激情去传授知识,用最洪亮的声音为同学们讲解原理。”

生活的苦难不仅教会了朱林彦老师要刻苦努力,认真生活,也为他埋下了资助贫困学生,实现人生理想的种子。生活经历告诉他,天下仍有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不能上学,无法和其他学生一起接受高等教育。秉着不能让孩子因为家庭贫困而远离大学梦的想法,身怀着对国家和社会的感恩,他许下了献身公益的誓言,用自己的余生力学笃行,践诺初心。

受北大教授无差别教育的影响,朱老师认为资助对象不应只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只要是真正家庭困难的同学,我们都应该予以帮助,给他机会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受助于国家和社会的经历也让他常怀感恩之心,希望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以此,中国的教育事业才能长久。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凌云助学基金在2005年原理学院物理系时,由全体教师自发捐资而成,基金的宗旨是资助特困学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摆脱困境,以激励他们发奋读书,励志成才,自此十几年间,朱老师便不间断的向凌云助学基金捐款上万元,累计资助了数十名同学,为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还有一次,朱老师在授课的课间见到了一个同学在和楼管阿姨哭诉,前一天他在路边摆摊时,被城管大队没收了所有东西,想要找阿姨说明情况并把东西拿回来。课后,朱老师和楼管了解详细的情况:原来那个同学家里特别困难,父母都已经离开了人世,只能和年迈的爷爷相依为命,爷爷没有收入,无法为他交学费,家里也需要补贴,所以才出来摆摊。是时,朱老师心里五味杂陈,难过异常,当下便把口袋中的五六百元给了楼管阿姨,让她转交给了那位困难的同学,并请阿姨转告他要好好学习,少出去摆摊。随后,朱老师又打听到那位同学摆摊的东西价值好几百元钱,于是去了对应学院,找到学工办,开具了贫困证明,让他带着证明去城管大队把东西领回来,并热切地说:“如果还是解决不了的话,我来替你出面。不要被一时的困难吓倒,国家和社会都在帮助着你们。不要悲观,风雨过后,就是彩虹!”

朱老师的这种热爱岗风、捐赠助学、行善积德的义举,不仅点燃了孩子们心中的希望,也改变了孩子们的人生道路,他的爱心将会被永远铭记,他的无私奉献让所有人敬服。

朱林彦老师对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及对工科物理设计研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很大成果。

朱老师说,那个时候,国家百废待兴,急需科技型人才,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在新时代,国家的未来需要靠新一代的青年人来创造,新一代青年有更好的思维能力和更强的实践能力。朱老师深知动手能力的重要性,强调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强调大学生要学会自我学习,要有钻研精神,要有奉献精神,要有工匠精神,要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

金秋的细雨湿润了露林的山地,真情的帮扶温暖了贫困孩子的心。在朱林彦老师等这样无私奉献,热心公益的人士的帮助下,更多的孩子们实现了自己的大学梦,更多人能无后顾之忧地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朱老师为教育事业奉献了自己的力量,为国家输送了更多的可用之才,并为我们建立起了一个良性的循环圈,一代帮助一代人,国家的教育事业才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