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奉献燃希望,爱心之路助前行——深入樊清娥老人
观看次数: 来源: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发布时间:2022-01-04 21:27:24

太原市有一位老人,将自己的毕生积蓄都捐献给了省城的一所高校。2020年国庆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太原市城北公证处的大门特意为这位老人打开。这位老人名叫樊清娥,她要将自己辛苦攒下的50多万元的全部积蓄捐献给太原理工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作为奖助学金。

城北公证处会议室中,樊清娥老人从黑色包中掏出一个塑料袋,“这是100958元现金,还有9张存折,我都带来了。”老人面带笑容、声音洪亮,一边说,一边把钱和存折交给公证处的工作人员。

“这些钱我留着也没啥用,不如捐给经济上有困难的孩子。”樊清娥老人从小热爱读书与学习,但因家境贫困,不得不放弃读高中,念大学。

1963年,老人初中毕业后不得不直接工作。上世纪80年代,老人到会计函授学校学习后成为一名会计师,之后一直在临县三交镇镇政府做财务工作。2002年退休后,为帮助嫁到太原的二女儿照顾孩子,她在太原定居。在照顾外孙女之余,老人还到老年大学进行进修学习。

我们曾在对樊清娥老人的采访中问到樊清娥老人为什么要到老年大学进修的问题,樊清娥老人说:“因为我小时候没有上过大学,一直是我心里的槛。那时候没有上过大学,不像你们现在。那个时候连纸都没有,写字用毛笔写,一张纸也不敢浪费,正面写了反面写,不像现在这娃娃。后来到了太原租借,老年大学从2000年,上了十几年,上到2017年,不过那时30几岁不到40岁先上太原会计函授学校,考会计师,我一大家子人,吃饭的七八个人,要我做饭。到了工作岗位暴露了一些问题,毛笔字还能看,钢笔字根本不能看。我就决定去上老年大学,学习文化。我说的不好大家不要笑话,不会普通话,越紧张越说的不好,现在你们有这么好的条件,我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为国家做点贡献。说的大了是为国家,说的小了是为个人,是吧。现在你们有这么的好机会,抓紧机会,抓紧时间好好学习。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我每天一袋牛奶,一个鸡蛋,除了生活用品,买菜钱,我一个月也花不了多少钱,几百块钱就够了,就想把这钱攒出来,资助一下学生,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也希望你们以后也能多做些好事,多做些善事,为国家做贡献,其他没啥。”

由于自身在求学之时因家境贫困而不得不放弃求学之路。一直以来,老人都不愿再看到有学子因经济条件在求学路上受阻。自2010年开始,她每年都向希望工程捐款2000元,从未间断。

樊清娥老人生活简朴,勤俭节约,为人朴实。但却坚定地将一生的积蓄捐给学校,这是出于什么原因呢?樊清娥老人是这样回答的:“刚开始希望工程一年捐2000,还没这大的想法。2008年地震,后来洪水,疫情,各种事情发生,后来的大事让我想清楚,地震的时候有钱也没用啊,不都被埋在土里,得了病的时候都一样。有的人有钱,有钱没钱一样,该发生的事还是要发生,我就下定决心捐赠,我不会耍手机,不知道捐哪儿。后来才有了想法,50万不多,是我的一点心意,能给贫困的学生一点帮助。让他们好好读书,为国家做点贡献,就这。”

樊清娥老人对学校、对社会所做出的奉献和影响极大,对于公益方面的诸多成就,有学生向老人提问:您认为做公益对您来说有什么意义吗?

“做的公益都在我心里,做好事比如捐献遗体都是小事。去年有一点点生病,扁桃有点问题,身体情况不太好,我就想的快点把钱捐了,要是我不行了,一闭眼,钱也带不走。这钱一捐出的,我心里的石头落下去了,心里的大事放下来,我的身体就好起来了。去年,这钱一捐出的,心情好了,身体就好多了,我一做好事心里就高兴。反正我现在的想法是,有钱人吃得好,再吃啥死了的人都是平等的,住别墅的人死了和穷人没有区别,都是一样。我从今年开始,留下生活费,其余全部捐出去,我就不攒钱,钱留下来没用,留下来是负担,它虽然是个好东西,但也不是个好东西。”樊清娥老人对此问题是这样回答的。

樊清娥老人一生用尽全力,为更多的人点燃希望,用自己坚定构筑起的爱心之路为更多学子照亮前进的方向。“不论是存款还是遗体,只要能对别人有用,我这辈子就算没白活。”老人的精神与信念值得我们长久地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