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危机?
当一个人面对困难情境,他先前处理问题的方式及其惯常的支持系统不足以应对眼前的处境,即他必须面对的困难情境超过了他的应对能力时,这个人就会产生暂时的心理困扰。若这种心理困扰长期得不到缓解,则容易导致心理失衡,这种心理失衡状态即是心理危机。
如何识别大学生心理危机?
心理危机的识别是开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前提和基础,有效地识别出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将使危机干预更有针对性和方向性。郑希付的《临床心理学》中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分为情绪、认知、躯体、行为四个方面:
情绪方面:表现高度的焦虑、紧张、丧失感和空虚感,且可伴随恐惧、愤怒、罪恶、烦恼、羞惭等消极情绪体验。
认知方面:身心沉浸于悲痛中, 导致记忆和知觉改变, 难以区分事物的异同, 体验到的事物间关系含糊不清,作决定和解决问题能力受影响,有时害怕自己发狂,一旦危机解决可迅速恢复正常。
行为方面:不能专心学习或劳动;回避他人或以特殊方式使自己不孤单,与社会联系破坏,可发生对己或周围的破坏性行为;拒绝帮助,认为接受帮助是软弱无力的表现,行为和思维情感不一致,出现过去没有的非典型行为。
躯体方面:失眠、头晕、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
当大学生出现四个方面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方面的表现,则认为该生出现心理危机。
章周炎认为,心理危机包含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当三个基本要素同时具备时,就说明该个体出现了心理危机。三个基本要素分别为:
重大改变:如个体生活中发生重大事件、遭受挫折境遇、面临严峻挑战、遇到严重阻碍。
无能为力:惯用的应对策略防御机制失效,努力尝试解决失败,产生严重的乏力感和失控感。
心理失衡:以往平静、平衡和稳定的状态被打破,各项功能出现明显失调,认知上只感到消极悲观无望、心情抑郁、烦躁、易激怒,行为上不能灵活地做选择,遇事回避或拖延。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同学们学习、生活都在一起,朝夕相处,因此我们需要借助朋辈的力量。宿舍舍友、班级心理委员需要多留心身边同学是否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失恋、家人离世、有多门在挂科目导致学业出现危机等,以及在这些事情发生后同学们的情绪、行为等是否出现异常。若发现同学有异常变化时,需要及时告知辅导员,让老师了解同学最近的情况;
对于其他不知情的同学,要做好保密工作;
我们还可以做到陪伴,陪伴是用心倾听,与另一个人一起进入心灵深处探索,让他们知道,身边仍然有人在关心着他们,他们永远都不是一个人。
尼采曾说:“人唯有找到生存的理由,才能承受任何境遇。”这个理由,就是人生的目标或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感吧,希望每一个人在面对生活中的“六便士”时,仍能不忘抬头看看天上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