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7日,“海南大学”这四个字成为网络热词。新浪微博#海南大学#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在知乎平台上有关海南大学的话题也登上热榜。一时间,充斥着不满与质疑的海南大学校园,更加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讨论。何故如此?让我们从这则舆论事件说开去……
一、事件起由
日前,海南大学出于校园交通安全、食品安全考虑,禁止共享单车、外卖进校园。相关规定在未被学生完全知晓的情况下,校内不满情绪迅速蔓延,引发众多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宣泄情绪的风潮,一些文字、图片信息更是被“国字号”认证的大V转载。原本针对外卖及共享单车的话题迅速蒸腾,学生借助网络表达对学生公寓基础设施、图书馆设施、食堂饭菜质量、学生浴室实施维护等方面的诉求。顷刻,海南大学成为全网热议的话题,并登上热搜排行榜。无独有偶,太原理工大学也曾于2019年4月登上过微博热搜。今天,我想谈谈舆论事件中辅导员作用的发挥问题。
二、事件快速蒸腾的原因
个人情绪宣泄及诉求表达在短时间内上升为舆论事件,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1.学生群体是使用网络传播媒介的主体,网络媒体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微信、微博、qq、知乎等网络媒介在学生群体中运用广泛。当群体性事件发生时,信息借助网络被快速释放与传播,在短时间内便能引起社会关注,也造就了现在网络热点不断的现象。
2.学生群体居住容易产生连片效应。高校学生在学生公寓群体居住,在群体生活中遇到共性问题极易产生共情现象。一旦已形成的心理现象持久未被解除,则会演化为症候群,产生连片效应。
3.学生遇到亟待解决的问题。连片效应的产生往往是情绪长期积压的结果。学生在校学习、生活中遇到长期困扰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一旦有导火索事件爆发,便会引发群体性事件。当事件借网络传播开来,便演化为网络舆论事件。
4.学生与校方沟通渠道不甚畅通。学生是否能有通畅的渠道表达想法、维护权益是舆论事件是否多发的关键。在本次事件中,最为明显的感受是学生们单个的诉求表达引发了极大的共鸣。这反映出,学生们没有通畅的渠道向学校表达意愿,才造成学生诉求在网络形成热点的局面。
三、从舆论事件谈辅导员的定位
若以时间计,辅导员群体是占据大学生学习生涯中最大比重的人群之一。我愿将辅导员比作桥梁,架于学生与校方中央,融合着个人与集体,联通了理想与现实。以下,我将以舆论事件为视角,讨论辅导员作用的发挥。
首先,辅导员是勇于破心墙而入的解语人。舆论事件往往是日常事务堆积后以导火事件发生而诱发产生的突发事件。辅导员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应善于打破心墙,及时发现学生心中的窗户,以此作为突破口,及时开展疏导。不让日常事务产生积压,不让常态事件升级发酵,不让突发事件产生恶劣影响,是我们在工作中不同状态下的追求。
其次,辅导员是善于沟通校方与学生的传播介质。众多事务中,之所以个别事件演化为突发事件,多与学生和校方的信息量不对等、学生对校方决策不理解有关,此时唯有辅导员能在二者之间进行中和与调解。辅导员长期与学生相处,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辅导员的教师身份紧密围绕学校中心任务开展工作,正是解读校方政策最为合适的代言人。若辅导员能明确自己身份的界定,并在工作中很好地将校方与学生之间的话语进行转化,促进双方理解,自然可减少学生对校方的误解及随之而来的负面评论,便能很大程度上减少高校舆论事件的发生。
再者,辅导员是个人与集体的融合剂。引发校园突发事件的另一原因与个人和集体矛盾相关联。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将矛盾解释为“对立统一”。隐藏在舆论事件中的暗涌便是这让人捉摸不透的矛盾。论其本质,矛盾的双方或同一事物中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可以转化的,当条件成熟时,矛盾双方会向对方转变。这一哲学原理提供给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那就是寻找转变点,促成转变条件。个人问题突出,无法与集体相适应时,辅导员便成为矛盾得以转化的要点、促成转化的条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对个体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影响,是辅导员工作的本职。
最后,辅导员是理想与现实的平衡器。从微观上讲,理想与现实的突出矛盾表现在学生个体本身对高校生活的憧憬与现实状况、学生人生奋斗目标与现实条件这两方面;从宏观上讲,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多来自于校方政策构想与现实落地的差距、校方育人理想与现实教育状况差距等方面。无论是微观视域下研究学生个体发展,还是宏观把握学校教育管理格局,都有可能因某环节脱节而为突发舆论事件的产生买下伏笔。辅导员为学生发展进行教育引导、平衡理想与现实差距,为教育事业建言献策、促进政策落地生根,亦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
四、事件的后续处理
海南大学在舆论事件发生后,冷静分析了事件成因,迅速出台了《关于出入海甸校区的车辆规定》,其中对学生关心、关注的共享单车、外卖车辆及社会车辆的管理办法进行更新。新的管理规定运行后,校园秩序迅速恢复正常。
在事件处理最为关键的24小时内,全体辅导员出动,按照学生公寓楼层进行政策宣传并对学生情绪进行安抚,事件也终以辅导员进行学生公寓寻访收尾,学生权益得到了保证,校园秩序也更加有序。
可喜的是,在网络媒体对学校做法出现一边倒倾向之时,仍有少数学生可以保持理智,在网络上正声,为自己热爱的校园据理力争。我想正是这些善于思考、勇于发声的存在,支持着广大辅导员全力前行,更为高校发展和自我完善提供着不竭动力。
明天一定会更好!
(赴海南大学交流辅导员 史圣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