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领航,筑梦研途——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举办2025第二届科研分享会
新学年伊始,为帮助研一新生快速融入科研生活,掌握高效学习方法,我院于10月24日成功举办研究生科研经验分享会。本次活动特邀两位2023级研究生,聚焦文献研读、投稿小论文、数学建模、研究生生活等新生关切的核心议题,通过实用经验分享与面对面交流,为初入学术殿堂的同学们注入信心与方向。
一、小论文投稿的“实战指南”

作为在小论文写作与投稿中收获颇丰的“过来人”,徐天骏的分享直击大家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小论文的投稿过程。
谈及投稿过程,徐天骏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避坑经验”。他详细介绍了如何根据论文方向筛选合适的期刊,要关注期刊的影响因子、收录范围和审稿周期等;同时提醒大家注意投稿格式的规范,不同期刊的要求差异较大,一定要仔细阅读投稿指南,避免因格式问题浪费时间。此外,他还鼓励大家以积极心态面对审稿意见,审稿人的建议是提升论文质量的宝贵机会,要认真分析、逐一修改,即使遇到拒稿也不要气馁,总结经验重新投稿就有机会成功。
二、数学建模与研究生生活的“双重赋能”

吕佳琦为研一同学带来了一场内容详实的数学建模的备赛指南。从团队分工到赛程规划,详细分享了数学建模竞赛的全流程——建模手需提供清晰的解题思路,编程手要熟练实现模型求解,写作者则负责用精准的文字与图表呈现成果。100个小时的赛程中,合理的时间分配尤为关键:从选题、分步解题到论文撰写与优化,每一步都需团队高效协作。
除了赛程规划,吕佳琦还分享了实用的备赛建议。阅读优秀论文能学习写作手法与绘图技巧,提前掌握Python/Matlab等编程工具和Visio等绘图软件同样重要。现场特别展示了获奖论文的典型目录结构,从问题背景、模型假设到模型建立与求解,为同学们提供了清晰的写作框架。
最后,还为研一新生们贴心梳理了一份“研究生生存法则”。针对不同阶段,给出了具体建议:研一需认真上课、尽早确定研究方向并多参与竞赛活动;研二则要专注科研发表论文,同时打磨简历、明确职业规划;研三的核心任务便是求职面试、修改论文并准备毕业。
三、干货满满,未来可期

此次科研经验分享会圆满结束,不仅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更传递了“互助共进”的科研精神。相信在优秀学长学姐的经验指引下,更多太原理工研究生能在科研道路上找准方向、少走弯路,在学术探索与生活成长中收获更多精彩!

初审:张瑞敏
复审:苏林静
终审:邓雅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