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风采

首页 » 列表页 » 学院风采 » 正文

“青春领航,资助育人”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报告会圆满结束

发布时间:2024-12-19阅读数:

朋辈引领共成长,榜样示范添新章。为进一步推动学院的学风建设,引导广大同学夯实科研能力、开阔学术视野,充分发挥硕博朋辈导师的榜样引领作用,12月16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成功举办了“青春领航,资助育人”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事迹报告会。本次报告会在迎西校区思贤楼1006教室举行,共邀请了10位优秀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作为分享嘉宾,向迎西校区师生分享交流他们在日常生活、学术学习和科研探索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韩少雄: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韩少雄同学分享了他来到实验室五年来的经历,从实验室建设到科研团队的成长再到科研的曲折与进步,在经历了不断换科研方向的迷茫,最终顶住了科研压力,发表了多篇高水平文章。他强调了科研过程中释放压力的重要性,在喜欢的运动和音乐中调节情绪,促进自己的全面发展。他鼓励学弟学妹,要坚持不懈,接受失败,刻苦钻研,才能取得成功。

王孜琪:在挑战中成长,在失败中前行

王孜琪同学以论文投稿的视角,分享了在被拒稿的过程中学会了不断自我修正,寻找不足之处,从而实现了成长的经历。在论文投稿的过程中,她认识到,只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指引方向,合理的时间规划才能提高效率,而对失败的无畏态度则是通往成功不可或缺的勇气。这些感悟,不仅让她在学术道路上更加坚定,也为她的个人成长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柏志成:从田野到实验室

柏志成同学讲述了他如何从农学跨专业到材料学并取得优异成绩的全过程。起初,面对材料学这一全新领域,他几乎一无所知。他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选择了通过不懈的学习和积极的沟通交流来逐步揭开材料学的奥秘。随着对材料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他意识到,要想在科研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英语能力的提升是关键。因此,他开始重视英语学习,不仅注重日常的词汇积累,还通过阅读英文文献和练习英语听力,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在科研的道路上,他始终坚持守正创新的原则。守正意味着坚守科学精神,严谨治学;创新则代表着不断探索新领域,勇于挑战未知。他相信,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取得突破。

孟子茜:知不足而奋进,望远山而前行

孟子茜强调科研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她在科研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万事开头难”,尤其是当第一次独立开展研究项目时,那种从零开始的挑战让她倍感压力。但正是这种挑战,激发了她不断探索和学习的热情。在她的科研生涯中,坚信一个重要的理念:科学家不怕失败。因为科学研究本身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每一次的失败都是向成功迈进的一步。她也坚信,科学研究没有所谓的失败,只有尚未成功的实验。

马青原:科创之邃,拓新笃行

马青原同学着重强调了如何适应本科生到研究生的转变。她强调最关键的因素就是培养“自主性”。只有学会自己总结知识点,学会专业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学会自觉进行课外拓展,学会主动与老师沟通交流,才能由“老师讲什么我学什么”的本科生思维转变成“我有什么问题可以处理,我该如何研究这个问题”的研究生思维,更好的去展开工作。

胡晶:勤奋学习与科研探索

胡晶同学着重分享了文献阅读策略,包括如何快速浏览大量文献以找到关键信息,以及如何评估文献的质量和相关性。她还介绍了如何建立自己的文献数据库,如何使用文献管理软件来组织和引用文献,以及如何通过关键词搜索和阅读摘要来筛选出最相关的研究。最后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如何通过阅读顶级期刊的文章来了解领域内的最新进展,并如何通过批判性思维来评估不同研究的优缺点。

李晓霞:以努力为舟,执着为帆,善意与感恩同行

在研究生生涯中,李晓霞同学深刻体会到了科研工作的独特性和挑战性。她强调,在科研过程中,不能完全依赖于导师的“push”,而是要展现出积极主动的态度。这意味着学生需要自我激励,主动寻找问题,探索解决方案,在遇到难题时,及时与导师进行沟通和交流,以获得指导和帮助。她提到,坚持课题组的“传帮带”精神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团队合作和知识传承的文化,通过向师兄师姐学习,新成员可以快速吸收经验,避免重复错误,从而更快地成长。这种精神不仅有助于个人发展,也有助于整个课题组的和谐与进步。同时,她也提醒同学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因为身体和心理健康是科研工作的基础。

牛蓉:珍惜韶华,未来可惜

牛蓉同学分享了自己的研究生经历,研一阶段主要是参加公共课程学习和根据本人确定的科研方向阅读相关文献。研二阶段投身于实验操作和方案的尝试,学习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同时,开始了论文的撰写和修改工作,这过程中她学到了以后发表论文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点。在研究生期间她深刻体会到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她强调自己的科研经历不仅仅局限于学术学习,还包括了运动和志愿服务。学术学习为她提供了深入探索科研问题的工具和知识;运动则使她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志愿服务则让她有机会回馈社会,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这三者相辅相成,共同塑造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自己。

毛旺旺: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毛旺旺同学详细阐述了在面对科研挑战时如何保持积极的态度,以及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和多学科融合来推动科研创新。在毛旺旺的成长过程中,始终铭记导师的一句教诲:“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关键在于如何挖掘它。”这句话深深地影响了毛旺旺。他认识到,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往往需要在关键时刻逼迫自己一把,这样才能激发出潜藏的能力,实现自我超越。这种自我挑战的经历,常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果,让他在科研和个人成长上都获得了宝贵的收获。

王文杰:材以高熵,料定天下

王文杰同学讲述了他从本科阶段便开始了的研究生涯,经过本科四年的学习和探索,他不仅积累了扎实的专业知识,也逐渐培养了对科研的热爱和执着。进入研究生阶段后,他继续深耕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他的成长感悟可以概括为锚定目标和始终坚持。他明白,只有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保持正确的方向和动力。他坚信,无论是金子还是镜子,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和光芒。金子在任何地方都能发光,镜子在任何角度都能反光。同样,只要方向正确,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不应该放弃。

此次报告会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共同进步的平台,激发了同学们的学术热情与创新动力。未来,学院将会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习交流分享会,切实提升育人成效,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学生全面发展。

初审:胡志西

复审:白小芳

终审:郑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