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领航”大讲堂(第4期)| 孙和平院士做客我校“铸魂・领航”大讲堂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9月19日下午,“铸魂·领”航大讲堂第4期在明向校区学生活动中心一层报告厅开讲。本期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孙和平教授作题为《格物致知循本源,诚意正心稳致远—我的科研生涯与几点成长感悟分享》的专题报告,为全校近千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历史厚度、科技深度与精神高度的思政盛宴。讲座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喜莹主持。
讲座开始前,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喜莹亲切会见了孙和平院士,对孙院士应邀来校表示感谢,双方就学校发展情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讲座中,孙和平院士以自身科研经历为切入点,聚焦地球重力场研究方向,指出测量乃人类叩开自然奥秘、迈入科学殿堂的起点,而精密测量则是洞悉自然现象本质的核心密钥。他着重阐明,“重力场研究”堪称支撑航空航天、深空探测、深地勘探与深海开发等领域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核心支柱。随后,院士结合自身三大核心学术贡献——国际重力固体潮基准的建立与大气、海潮负荷潮汐理论的构建、地核动力学的重力理论模拟及检测、地球自由振荡的重力理论模拟及检测的研究历程,引申出四点成长感悟。他勉励同学们研习哲学知识,以正确三观为锚,从容应对困难与挫折;激励大家秉持自强不息之志,深耕实践创新,以饱满热忱砥砺前行;以勤补拙、理论联系实际,为理想笃行不怠。孙院士以“撇捺见人生,处世显芳华,一步一脚印”这藏于汉字中的人生智慧,向青年学子寄予殷切期许,勉励大家躬身践行属于自己的人生征程。
讲座后,孙院士与同学们进行亲切互动。同学们就自身关心的问题踊跃提问,从哲学思维的实际运用,到明确目标、拓宽知识的广度、如何做好科学研究等方面与院士进行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孙和平院士耐心倾听每一个提问并一一回应,以深厚的学识积淀与丰富的实践阅历为支撑,为同学们提出了成长建议。
现场同学纷纷表示,孙院士的讲座启发了自己的学习科研生涯,为未来的发展明确了方向。集成电路学院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研究生张昊哲同学表示,孙院士以重力场研究履历为引,将专业知识与做人感悟结合,提出的“研习哲学立三观、自强不息追创新”等建议字字恳切,作为芯片领域研究者,自己将以这些建议为标尺,在技术钻研与人格塑造中不懈奋进。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徐梓洲同学则谈到,院士分享的研究地核动力学时直面失败的经历,让曾因材料合成实验受挫而沮丧的自己重拾勇气,更懂“诚意正心”面对挑战的意义。
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2401班齐悦美同学说,孙院士讲的“格物致知”的求真精神和矛盾分析法能帮助我们提高认知,打破思维局限,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的数理基础是科研发展的根基,学科交叉与终身学习是突破创新的关键。在今后的学习中,我将努力扩宽自己的知识面,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初审:陈冬华
复审:李文彬
终审:贺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