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魂领航育新人 航空报国筑梦行——太原理工大学“铸魂·领航大讲堂”(第一期)开讲啦!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4月22日上午,由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主办、航空航天学院承办的“铸魂·领航大讲堂”(第一期)在明向会堂开讲。本期特邀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航空学会常务理事李华星作题为《蓝天鹰迹——中国飞机总设计师的成长之路》的专题报告,为全校近千名师生带来了一场兼具历史厚度、科技深度与精神高度的思政盛宴。
讲座开始前,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任喜莹亲切会见了李华星教授,对李教授应邀作报告表示感谢,双方就学校办学情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讲座中,李华星教授紧扣“航空报国,志在超越”的核心精神,深入浅出地普及了航空科技知识,展现了科技自立自强在国防建设中的关键作用。他以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案例,全景式展现了中国航空事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的艰辛历程。以1999年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使馆的惨痛历史为切入点,深刻揭示了当时我国航空工业受制于人的困境。二十载风雨兼程,从钱学森、罗时钧等老一辈科学家以“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的信念奠基立业,到杨伟、唐长红、邓景辉等军机总设计师带领团队突破歼-20隐身技术、运-20大运载能力、轰-20战略威慑等“卡脖子”难题,再到陈勇、吴光辉、陈迎春、赵春玲等民航总师攻克C919大飞机国产化率超96%、C929宽体客机实现全球合作新范式,中国航空事业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并驾齐驱”的历史性跨越。而这些辉煌背后是一代代总设计师扎根一线、矢志攻关的感人故事。他们放弃优渥条件,隐姓埋名数十载,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战略;他们直面技术壁垒,带领团队突破“卡脖子”难题,实现关键技术自主可控;他们甘为人梯,为航空事业培养大批拔尖人才,让“航空报国”精神代代相传。
李华星教授勉励青年学生要深刻领悟“隐姓埋名,为国铸剑”的精神底色,以航空人为标杆,炼过硬素质、守报国初心、担时代重任,立大志于家国,明大德于无声,让青春在“铸剑”征程中锻造成祖国永不弯折的“钢铁脊梁”!
本期讲座以航空事业为切入点,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既是一次科技报国的动员课,更是一堂厚植家国情怀的必修课。现场师生纷纷表示,通过聆听讲座,深刻体会到“国之重器”背后的精神力量,今后将以“航空人”为榜样,牢记“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
航空航天学院飞设2202班王浩楠同学说,听完报告,我对中国飞机总设计师的成长之路有了更深的了解,从标志着中国在当时拥有自主生产世界先进二代机能力的歼七,到如今的歼20、直20、运20,再到中国客机三部曲C909、C919、C929,在这些飞机的背后是无数飞机设计师的心血与汗水,他们让我对航空事业的使命担当、精神内核有了全新认知,让我对成为中国飞机总设计师这个梦想更加坚定不移。人工智能学院数科2201班李昕怡同学说,李华星教授以激情澎湃的讲述,为我们重现了中国飞机总设计师们在浩瀚苍穹书写航空强国梦的壮丽史诗。他们的航空报国精神深深打动了我。在聆听过程中,我的内心仿佛被炽热的火焰点燃,为祖国事业奉献的信念愈发坚定。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党员,我们应当勇担使命,以知识为翼,在奋斗中超越,在创新中突破,在攻坚中前行,用笔墨为祖国的万里长空书写璀璨新篇!
据悉,作为学校“大思政”育人体系的重要载体,“铸魂·领航大讲堂”由学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人民武装部)主办,各学院承办,采用讲座与访谈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月举行一期。大讲堂以“思政铸魂,强国有我,求真力行,薪火赓续”为主题,将持续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行业翘楚走进校园,与青年学子零距离对话,将思想引领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以榜样故事诠释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奋斗历程解析新时代大学生使命担当,激励学生在知行合一中锤炼本领、砥砺品格,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初审|陈冬华
复审|王 锐
终审|贺光明